“全员全方位力争100%”的班级有多厉害?学校核学院20181500班全员读研,其中保研率85%,班级科创参与率100%,申报专利率100%,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100%,志愿工作参与率100%。班级平均成绩高达87.22分稳居全院第一,曾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十佳三好班级标兵”共4次。
全班13人有9人继续留在哈工程读书,其中保研7人1人直博,考研本校上岸2人。3人保研至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1人被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录取。这个全面发展的班级,践行“全员全方位力争100%,争做黄金核能人”的班训,用实力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
班级所获部分荣誉
配齐本科生导师:为学生建立专业信心和发展信心
大一时,对学院和专业还不熟悉的隋馨茹向辅导员李大任提出要保研外校的想法。在李大任的建议下,她进入学院的科研团队学习,跟随导师谭思超教授参与科研实验,这让隋馨茹对专业产生了兴趣,也对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平台有了更深的了解。
“无论什么时候,谭老师都会耐心帮助我答疑解惑,给我的发展提出建议。在学院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这读书是正确的选择。”隋馨茹最终选择保研本校。
刚进入大学校园,很多学生对学科、学院并不了解,对未来的发展有些茫然,学院在帮助学生们树立专业信心、增加对学校的认同感上发力。学院根据学生们的研究兴趣,给每个学生配备了本科生导师,在学习、科研、科创、生活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成长。
在“开学第一课”上,学院首任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发教授为班级学生送来祝福,鼓励学生要不怕苦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班级同学在入学之初,就在心里埋下“强核报国”的种子。
班级同学在进行核科普讲解核电站构造
日前,班级同学隋馨茹、张睿淳、李晓飞、张傲参与的团队入选2022年“强国有我‘核’你一起”千支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开展核科普志愿活动。班级同学利用假期向家乡的中小学生和群众讲授核能知识、核能应用、发展前景等。“我们鼓励学核的人去讲核,核科普一方面能够引导公众深刻认识‘双碳’目标的重大意义,宣传绿色核能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专业知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铁说。
为学生成长搭建桥梁:开拓视野全面发展
班级同学参观俄罗斯核电站控制室
“把握机会多接触国际前沿,为我国的核学科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我的目标。”班长王和亮说。目前,他已经成功被工程技术专业排名世界第13的米兰理工大学录取。
为了让学生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核专业人才,大一寒假时,经学院安排,班主任王翔带领全班同学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在这所名校,同学们参观了核学科相关实验室,与国际知名教授学者交流,了解核电站的运行原理和基础知识。也是通过这次交流,让王和亮对中子噪声研究感兴趣,并产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在王翔的帮助下,他如愿以偿。
中核集团工程师为班级学生做通识讲座
王翔还组织开设通识讲座,利用个人资源,邀请核专业、金融学、哲学、建筑学等等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们开拓视野,提高综合能力。在学院的支持下,他主导建立了“核电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为同学们开展科创相关活动创造条件。“希望每一位同学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以及在大学四年里面自己能做什么。”校十佳班主任王翔建议大家找到兴趣点为之努力,全方位发展。
“中青年校友能让学生觉得距离近,讲的东西又是切实可行的,贴地气。”为了加强凝聚力,发挥校友的榜样力量,学院开设“校友晚8点”论坛,邀请毕业十年以内小有成就的校友为学生讲专业前景、学科前沿、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或者是本科时候印象最深的一门课、一位老师等。活动得到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每次论坛,同学们都是早早进入线上会议室等待。“最初我们担心校友参与积极性不高,现在很多老师主动推荐校友,每次线上交流大家互动得也非常积极。”李大任说。
“我们希望在学院、教师、行业、校友和学生之间搭建桥梁,对学生们‘滴灌式’的精准指导,为他们提供最适合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刘铁说。
组团学习不吝分享:学霸班级无一人掉队
大一结束时,班级平均成绩居全院第一,但对个人成绩并不满意的高全燚认真反思,暗下决心要认真学习,他上课更加认真听讲,积极参加班级研讨活动,在周围优秀同学的带动和帮助下,大三上学期考取了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本来没有希望保研的高全燚,最终成功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
学生徐新生带领班级同学进行期末复习
班级同学在一起研讨问题
王翔会经常找班委了解班级的学习情况。“班级骨干会辐射带动周边的同学行动起来,让班级成为更有凝聚力的集体。”在班委的组织下,班级同学分成四个研讨小组,学习中遇到难题,小组成员们会聚在一起探讨,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发在班级群里,征求大家的意见。课堂重点知识点、考试的重点题型,经班级同学整理后都会发在班级群里,供大家参考。每次考试之前,同学们会申请一个教室,坐在一起复习重点题型,理清学习思路,由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大家讲解知识点、查缺补漏。
2020年线上教学期间,随着专业课学习的深入,以小组形式完成的大作业越来越多,班委们商量决定,按照班级同学学习能力的强弱平均分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带动稍弱同学学习,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互相监督帮助。虽然是线上学习,但是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早起,不到八点就进入学习小组的线上会议室开始云自习和讨论,经常一开就是三四个小时。最终,这一学期班级的平均成绩比大一时提高了将近2分,保持全院平均成绩第一。
“我们班同学一直秉持着‘全员升学,不拉一人’的学习作风。”王和亮说。班级取得了平均成绩87.22的高分,没有一名同学推脱离队伍,全部顺利升学。
人人做科创 人人申专利:提高实践能力和学术思维
日前,班级学生高全燚、周雨锋所在团队凭借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项目《基于球形催化颗粒的新型组件式非能动高效氢气复合器》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国赛一等奖。基于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教训,他们与学院同年级其他3位同学组队,在指导教师丁铭、郭泽华、李大任的帮助下开始关于新型氢气复合器的研究,以提高消氢效率的方式,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班级同学在准备科创比赛的作品
校友邢继与学生们交流
项目推进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核电站的实际需求,李大任带领团队成员赴烟台、青岛等地与核电站工作人员交流,实地参观核电站建设。也正是这次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得到校友、“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的指导。“核工业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未来需要更多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我很期待学校学生们的发展。”邢继说。在榜样的鼓励和指点下,团队不断改进项目的创新性,最终项目获奖,高全燚、周雨锋以第一作者取得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
从入学开始,班级同学就在王翔的指导和要求下阅读文献,了解学术前沿。一次在查找文献时,学生张睿淳对空间反应堆的结构设计有了一些新想法,在阅读大量文献后,他决定尝试相关研究,在导师田兆斐教授的指导下,张睿淳进行相关研究。实验中田兆斐指导他利用功率较大的热电阻代替u235做燃料棒,进行模拟研究。这让张睿淳对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实验中假设与替代的过程非常重要。”在导师和同组师兄帮助下,张睿淳学会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实验分析,最终成功完成研究并发表相关文章。
“通过阅读文献,能够帮助同学们形成学术思维和问题意识,为他们做科研项目打下基础。”王翔说。他引导学生们通过创新实践申报专利,完成科研实践、总结实验成果、撰写专利申报书……每一步都是对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练。目前,班级每位学生都成功申报专利,有5名同学共发表了7篇学术文章。
“科创是培养学生兴趣 能力的重要一环。”学院党委书记谭思超说。学院定期开设“核创讲坛”,请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为主讲人,为学生们普及科创赛事、进行相关培训,如传授提升数学建模思维的“必胜锦囊”、“核 x”大赛获奖的宝贵经验等,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核 x”决赛当天,参赛同学们观看了“两弹一星”精神专场话剧表演,他们被前辈们克服重重困难,不屈不挠为国家需要奋斗的精神感动。“刚接触这个专业时半热爱半迷茫,随着知识的积累以及优秀的学长学姐的影响,我们想要接过前辈手里的接力棒,为国家核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隋馨茹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班长王和亮说:“我们班级的同学都各有长处,是大家的努力才让这个集体变得更加优秀。”20181500班坚持全员不掉队,共同迈向研究生新阶段,为心中的强核报国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