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型”教师为学生打开眺望宇宙之窗-凯发k8游戏

 “π型”教师为学生打开眺望宇宙之窗-凯发k8游戏
“π型”教师为学生打开眺望宇宙之窗
——记国家级教学名师、校模范教师标兵赵春晖教授
作者
刘涛
来源
宣传部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2-22

“微波以频率高可穿透电离层的特性,成为天宫空间站通讯传输的重要手段,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天眼fast空间探测以及卫星都离不开微波技术……”课上,学生们兴致盎然,他用一个个微波技术实例带着他们眺望神秘宇宙。

33年间,始终热情洋溢地立足三尺讲台;编著的微波技术教材,被数十所高校使用,并入选“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他将微波技术课程从一门选修课建设成为学校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他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提出教师“π型”发展的理念……他就是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信通学院教授赵春晖。

【人物名片】

赵春晖,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担任“微波技术”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线上一流课程的负责人,“微波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20余项,编著出版教材16部,多次获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材奖。他曾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黑龙江省第二届“教学名师奖”,2021年获校模范教师标兵。

“什么都可以放弃,唯独课堂不能放弃,这是一个教师的根。”

“赵老师的课很有趣,开阔视野的同时,又能学习知识”,学生史鉴说,他每周最期待的就是这门微波技术课。

“微波技术课程内容抽象,会涉及大量微分方程推导。我不能让课堂变成催眠曲,仅仅满黑板地带着学生做公式推导”,赵春晖善于将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抽丝剥茧、化繁为简,辅以案例进行引导讲解,内容通俗有趣且直指核心概念。一堂课的最后,他还会总结、重申课程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老师,您这个符号写错了”,如果有学生在课上指出这样的错误,赵春晖会非常高兴,他说,“这说明学生一直在跟着你的思路走”。

学生们喜欢赵老师“简单充满趣味”的教学风格,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们认为,“跟得住,易理解,可深思”。

练就这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真本领背后,是赵春晖下足的苦功。他清晰记得第一次站上讲台,看着下面满座的学生,内心紧张,心跳的咚咚声在耳旁响个不停。“那时上课,就怕讲不清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50分钟的课,我对着墙一遍一遍默讲,练习200分钟觉得不熟练,就再练200分钟。”不但反复自我训练,他更善于向当时学校的“名师大家”取经。

当时,学校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闻名的水动力学大师戴遗山教授讲的课是工程中的数学问题,讲得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一手板书更是疏密得当、布置精巧。赵春晖就慕名跑到戴教授课堂旁听,学习化难为易的案例式教学技巧和板书的“排兵布阵”。

1994年某天,有赵春晖的课,他骑车赶往学校,前轮因突然卷入装着教材的布袋骤停,自行车180°前空翻,赵春晖飞了出去,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车大拐被拧成了s形。几名在海电厂实习的学生恰巧遇到,将他扶起送往医院。在医院做了包扎后,他看看表,还未到上课时间,抓起布兜就要离开,医生建议他再观察一会,他却说,“我得回课堂,不能耽误给学生上课。”

“教师一定要热爱课堂,想尽办法让课堂活起来。”赵春晖说,“什么都可以放弃,唯独课堂不能放弃,这是一个教师的根。”这是一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初心和坚守。

“教材是一个老师教学的‘剧本’,是我们最大的倚仗”

微波技术课程起初在哈工程这所以船海为特色的院校中,属于一门“平平无奇”的选修课。赵春晖教授却并不甘于这样平凡、平淡的角色,卯足一股劲,悉心打磨课程的“剧本”——教材,由他主编的《微波技术》教材2020年获首届黑龙江省优秀教材特等奖,202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并将这门原来没有自主编写教材的选修课成功建设成为精品金课。

赵春晖第一次讲授微波技术课,用的是油印的讲义。讲义内容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专业的教材,虽然对每个章节的复杂部分进行了改编调整,但与哈工程信通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进度依旧不能完全匹配,用起来很不流畅。

1998年冬,大雪飞扬,赵春晖从哈尔滨乘坐绿皮火车直奔北京西单书店。一路拥挤、颠簸20多个小时,他在书店挑选了20多本参考用书,用布袋背回了哈尔滨。“20多本书铺满房间,我一本一本翻阅,在精彩的地方,做上标注,两两对比、仔细推敲。”返回哈尔滨后,赵春晖闭门谢客,决心为微波技术专业课程编写第一本教材。

一年以后,《现代微波技术基础》和《微波测量与实验教程》两本教材问世。高质量编著的微波技术教材在随后的几年中获得同行专家和读者的好评。

“学生反映,教材里电磁场的概念太抽象,难理解。”赵春晖就琢磨制作动画,他在教材中插入动画二维码,扫描后,学生们可以随时观看电磁场的动画演示,再版的《微波技术》被学生们称为“会动的教科书”,让课程“剧本”活了起来。

为了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前沿性,赵春晖再次修订了教材,他从工程实际出发,减少了教材中繁琐的数学公式分析,引入常用微波仿真设计软件(hfss)使用方法和设计范例,为学生从事微波或射频工程方面的工作做好必要的技术储备;他开微波技术教材编著的先河,首次加入微波技术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的matlab程序,供微波工程与教学实际需要;为了配合教材的使用,他还开发了相应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并开设“微波技术基础”课程网站,用来实现远程教学、网上答疑和测试。

2008年,他带领团队老师编著了配套的实验教材《微波技术实验—测量与仿真》, 学习指导书《微波技术学习与解题指南》和电子教材《微波技术电子教案与课件》。微波技术课程的教材实现了第一代到第二代的立体化升级,也成为了国内电子信息类专业最具影响力的教材之一,已被数十所高校使用。

“教材是一个老师教学的‘剧本’,是我们最大的倚仗”,除《微波技术》屡获大奖,赵春晖编著的《数字信号处理》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分别获全国电子信息类优秀教材和国防科工委“十一五”规划教材。

“要打破藩篱,在合作共赢中推动微波技术课程建设向前再迈一步。”

“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的上课和编写教材,我们要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进行统一体系化研究和建设。”从一点到一面,赵春晖不仅在教材发力,作为课程建设的主持人,他把微波技术这门选修课变成学校精品课,再从省级精品课变成学校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

1999年,赵春晖以问题为导向,就微波技术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掌握、工程性强、教学手段和资源单一等问题进行统筹考量,一一进行破解,他提出,教学团队要立足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和教材,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角度去建设课程的理念。

2000年,他带领团队调研国内微波技术课程建设的老牌高校,汲取建设经验,大力进行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改革,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最初,微波技术实验室“一穷二白”,只有几台波导仪器,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赵春晖的努力下,现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先进的微波技术实验室,学生通过实验可锻炼提升实践能力。2005年,赵春晖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调研,发现实验室的长线测量系统非常直观实用。细问之下,原来是定制的,赵春晖立刻联系定制单位,为实验室配齐了该设备。

2013年,国内掀起慕课建设热潮,赵春晖紧紧抓住机会,大力推进团队的教学改革,他提出了微波课程建设的五优化举措: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抓好教材建设,优化教学手段、搞好课件开发,优化实验环节、精选实验内容,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在赵春晖的革新性推动下,微波技术课程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评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学生在《微波技术》慕课的教学评价区留言,“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述知识点,通俗易懂” “条理清晰,重点难点很容易听明白””老师讲的很深入”……

随着课程建设理念不断深化发展,教学团队先后有10余名青年教师成长为省级教学名师、省骨干教师和校优秀青年主讲教师,2009年微波技术课程教学团队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2021年,赵春晖以牵头院校身份积极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开展微波技术虚拟教研室建设,全力打造覆盖不同地域、满足多层次教学需求的跨区域资源共享、创新协作的全国性网络教研平台。

“这是一次围绕微波技术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的努力和尝试,将有力推动课程改革,在一流课程、教学资源库、实践实训项目、教材建设方面会起到积极示范作用。”赵春晖说,“要打破藩篱,在合作共赢中推动微波技术课程建设向前再迈一步。”

“一名教师应π型发展,教学是其中一撇,科研就是其中一捺”

“做好教学研究,也要做好科学研究”,赵春晖认为,一名教师应π型发展,教学是其中一撇,科研就是其中一捺,π的左右两笔可长可短,但笔画不能少。

1992年,赵春晖参与雷达导引头的科研项目,后来他将项目中的微波测向系统作为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后,学生反映,“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趣味性。”赵春晖随即认识到,鲜活的教学案例要取自科研。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科研水平提高了,眼界才会高,才能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赵春晖曾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非线性滤波领域,率先提出广义形态滤波器理论和优化算法;在高光谱图像处理领域,提出多种高效快速地物分类和异常检测算法。他主持的智能遥感信息处理方向除服务国防外,曾与黑龙江水利研究院以及黑龙江农科院、北京航天宏图等多家部门企业合作,不仅解决了农田侵蚀沟智能识别,还解决了农作物生长监测等多领域的技术难题。这些来自科研实践的案例,常被他带入课堂,变成了师生间趣味横生的话题。“我们要让学生置身其中,不断激发他们学会批判知识、创造知识,以及终身探索的能力。”

作为一名投身教学一线33年的老教师,赵春晖还被委以校督学的重任,每年要对全校20多门本科课程作教学评价,他常与青年教师交流,督导、指正他们教学中的问题。每个新学期伊始,他都要为学院青年教师做培训,鼓励他们“π型”发展,发挥“传帮带”作用。 “我从老一辈教师身上学习到很多永不褪色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也会将其发扬并传承给青年一代,因为坚守和践行教育理想是一件崇高的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是国家级教学名师赵春晖从未动摇的信念。

编辑:霍萍  审核:霍萍
视觉
新闻最新 更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