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超材料与光纤器件课题组、香港大学物理系超材料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光手性超表面,实现了偏振无关的非互易光传输。研究成果以“磁光手性超表面实现偏振无关的非互易传输”(magneto-optical chiral metasurfaces for achieving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nonreciprocal transmission)为题,于7月3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为紧凑、偏振不敏感的非互易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偏振无关非互易传输示意图
非互易传输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物理现象,可实现类似于日常中的单向门功能,光通过单向门,即如同车辆驶入单向车道,仅允许从一个方向通过,无法返回。该现象所实现的隔离器等是光学应用中必要的器件,在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该工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光手性超表面,由周期性排列的磁光和手性结构复合组成,磁光结构由磁性材料构成,手性结构缺少镜面对称性,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偏振自由的非互易传输特性,即一个光学“单向门”同时允许不同类型偏振态的光线单向通过,具有超过80%的透过率和高传输对比度。这项研究为非互易超表面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非互易器件在下一代光通讯、显示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例如,该非互易单向传输现象可应用于单向可视性的显示屏,只有在特定的角度和方向才能看到屏幕上的内容,具有信息保护作用。也可用于发展非互易通讯技术,提高当前通信系统的性能,如降低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提升信号传输质量,这种通信技术在雷达、卫星通信、无线电导航等领域将有广泛应用。
磁光手性超表面的原理示意图
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李汶佳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香港大学杨青东博士、游欧波博士后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我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史金辉教授、刘建龙教授、香港大学张霜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新基石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学校基础研究提升计划等支持。
超材料与光纤器件课题组多年来面向超材料研究领域,深耕基础科研,在功能超构材料、拓扑超材料及信息超材料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第一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发表高水平论文sci论文150余篇,其中包括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physical review letters、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
《科学进展》为science子刊,创刊于2015年,是science旗下涵盖所有学术领域综合性科学刊物,期刊关注各类科学领域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学者高度认可,是中科院1区top期刊。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m7458